事故详情
9月10日,印度某制冷剂工厂发生管道泄漏事故,造成1人死亡,另有12人送医救治。
该公司称,气体管道中一个波纹管发生轻微破裂,导致“短暂”气体泄漏。
据《新印度快报》网站报道,事故发生于当地时间12:00至12:30之间,泄漏气体导致工人出现恶心、头晕和呕吐症状。据称泄漏的制冷剂为R32。
公司在向孟买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报告中称,通过工厂安全机制已“立即控制住局面”。喷淋系统启动后工厂停产,据媒体报道泄漏在15-20秒内得到控制。
所有人员均已从事故区域紧急疏散。事故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。
气体泄漏往往是化工事故的“头号诱因”!
预防才是关键
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,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化工品泄漏,从而引发中毒、窒息事故,安全生产,预防才是关键。
↓↓↓
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,可分为:
1.刺激性气体——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。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。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,最常见的有氯、氨、氮氧化物、光气、氟化氢、二氧化硫、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。
预防措施:
常见刺激性气体的预防重点,是杜绝意外事故,防止跑、冒、滴、漏,并作好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。
生产过程的自动化、机械化和管道化采用自动控制技术,自动调节以维持正常操作条件,防止事故发生;提高设备的密闭性,防止金属设备腐蚀破裂;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选用合适的通风方法。在可能产生刺激性气体泄漏或积聚的场所,必须安装相应的气体报警器,实现早期预警。 加强个人防护,大量接触酸、碱等腐蚀性液体毒物时,应穿戴耐腐蚀的防护用具,如聚氯乙烯、橡皮制品、橡皮手套、防护眼镜、防护胶鞋等;戴防毒口罩或防护面具;涂皮肤防护油膏。加强健康监护,做好岗前及定期体检,发现有过敏性哮喘、过敏性皮肤病或皮肤暴露部位有湿疹等疾患、眼及鼻、咽喉、气管等呼吸道慢性疾患、肺结核(包括稳定期)以及心脏病患者,不应做接触刺激性气体的工作。

2.窒息性气体——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。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、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。如氮气、甲烷、乙烷、乙烯、一氧化碳、硝基苯的蒸气、氰化氢、硫化氢等。
预防措施: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有一氧化碳、硫化氢和氰化物等,它们进入人体后,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,造成组织缺氧而引起危害。主要预防措施是加强密闭、通风,严格安全操作规章,并必须在作业场所,特别是密闭空间、管道附近等高风险区域,安装并有效使用气体报警器,对窒息性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。加强宣传教育,普及急救和预防知识,做好岗前及定期体检的健康监护工作。

来源:网络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
24小时在线
400-816-6905
13181727385
抖音二维码
瑶安公众号
山东瑶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鲁ICP备16012337号-1